前言
中文世界好像很少有 style guide 的概念。writing/coding style 指书写文章或代码时推荐遵循的规范。这里 style 并没有“规范”蕴含的权威性,相反是有一定个性的,但我暂时找不到更准确的对应汉语词了,“风格”更不妥。每个团队、个人偏好不同,选择的规范也不一样。稳定统一的规范可以保证作品的质量。
这种规范由大量细节构成,具体到何种场合下使用何种句法,何种场合下倾向于使用哪个词、哪个符号。我在学习论文书写和编程语言的时候接触到很多这样的规范指南,但从未见过中文世界的相关规范。于是根据自己的积累写下本篇 style guide,犹待日后改进。
基本原则
在多种表达方式都可行的情况下,永远优先选择精确、简洁的那一种。
等等
汉语列举事物时,常以“等”字煞尾。英文列举事物时,以“and something”结尾。如:
VG,IG,LGD, Newbee,Ehome,CDEC 等队伍组成了 TI5 的中国军团。
VG, IG, LGD, Newbee, Ehome and CDEC make up the Chinese league for TI5.
“等等”常用来省略列举的内容,作用类似于英文的 “and so on”,与煞尾的“等”字意义不同。如:
基于 Linux 的操作系统有 Fedora,Ubuntu,Android 等等。
There are many operating systems based on Linux, such as Fedora, Ubuntu, Android and so on.
现代汉语也出现了“和某某”这样的煞尾方式,我猜测这是受“and something”煞尾影响而来。我在古汉语中未见过这种用法,“和某某”的列举煞尾方式也破坏了汉语音节整齐的美感。
汉语中“等”也有表示省略的意思。个人推荐在正式行文中区别“等”和“等等”,将前者用来煞尾,后者用来省略。
如果只列举了一项事物,就在后面接上“等”,则这个“等”只表省略,不表煞尾。
被动
英语的主动与被动
主动句更能表现作者的主观认知,而被动句更适合描述客观状态。如:
将代码载入内存
We load the code into the memory.
代码被载入内存
The code was loaded into the memory.
上例是在描述实验过程。这在学术论文很常见。学术论文的传统要求是使用被动句、避免主动句。但如今情况有了变化,大家越来越提倡主动句。我的感受是,主动句更有亲和力,更谦卑,更能体现作者的人格。被动句更适合描述事物的客观状态,讲述客观真理。学术论文的内容是研究人员的探索过程和学术观点,主观性较强。大量使用被动句,虽然能够使论文看起来很客观很事实,但其实反而伪饰了作者的主观思路,混淆客观事实和主观观点。现代论文越来越喜欢使用主动句的文章,我觉得这样的文章不仅有助于学术交流,读起来也舒服很多。
英语的法律文本也有多用被动、彰显客观的传统。近年有没有变化,我不清楚。我能确定的是,大部分情况下主动好于被动,当代科技文本也不例外。
汉语的主动与被动
汉语很少用被动句,汉语表达被动也很少用“被”字。事实上,汉语通常用明确的动词、介词或某种句法来表达被动的含义。赤裸裸的“被”字往往多见于拙劣的译文,优秀的汉语文本很少用“被”。当我们写到“被”字的时候,最好三思是不是需要重构语句。
试举被动表达六例:
为……所
为情所困
见
见笑大方
遭
遭人非议
受
受人诟病
由
中国队首金由孙杨获得。
给
胳膊给蚊子咬了。
我建议,汉语中尽量不要用“被”。事实上,任何词的滥用都是不合适的。
有趣的是,上面这句话也可以写成“任何词被滥用都是不合适的”。“being done” 这样的结构在汉语中经常可以用“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来代替。
后缀
现代汉语中常见“某某性”“某某化”“某某度”,类似于英文中的“-ly”“-lity”“-tion”,是很正常的语言现象。可以使表达更灵活、更精确、调整的余地更大。
词缀有别于名词性短语。很多学者不推荐使用名词性短语,因为往往能找到更精确的动词来代替。简洁和精确是选择表达方式的总纲。
这件作品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性和创造力。
这件作品创意十足,富有艺术水准。
前一句更加整齐美观。
亲自
===
“亲自”一般用来加强语气,表强调。但强调要合理,也要避免叠床架屋之病。
我亲自送她上的飞机。
非常正确的使用,表强调,语气合理到位。
菁菁亲自去照相馆拍了一组写真。
叠床架屋,去拍照只可能是自己去,起不到强调的效果。
市委书记亲自去菜市场买菜。
没有叠床架屋,但是强调不合理。
进行
古汉语中虽然有“进行仁政”这样的说法,但这只是“进行”本义延伸的特例。就我本人所读,古汉语中的“进行”并不像现代汉语这样扮演“do”的角色。
进行研究
do research
进行斗争
do fighting
现代汉语中,“进行”起到了一点“万用动词”的作用。相比于“搞”“弄”这样的传统万用词,“进行”还累赘些,需要在后面指明“进行”的是什么。但有时为了表达的方便,“进行”也可用。
搞 弄 做 干 办
这都是著名的万用词,意思相近。他们有时很有表现力,但更多时候会损伤表现力,慎用。下面我以“搞”为例。
搞活动
举办活动
搞核武器
研发核武器
搞口饭吃
挣口饭吃
很多学者认为《水浒传》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片段对动词的使用非常精妙。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如果说成武松这么一搞,老虎那么一搞,文段就韵味全失了。
一直以来
某某以来的意思是:从某时某刻到现在。例如:
去年九月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段大起大落。
Chinese stock market have encountered a dramatic rise and fall since last Sep.
近年来,“一直以来”的用法越来越多。“一直以来”类似于“since always”,实在说不通。我认为,应当避免“一直以来”的用法,不少学者也持此观点。
陆家嘴、徐汇滨江一直以来都是顶级豪宅的聚集地。(注:摘自新浪地产,我随便搜的样例。)
陆家嘴、徐汇滨江一直都是顶级豪宅的聚集地。
后者的表达不仅合乎语法,而且还更简洁。即便从简洁的角度说,“一直以来”也是不能成立的,完全可以用“一直”代替。
主语省略
汉语经常省略主语,有时承前省略,有时干脆不提。如果觉得语句累赘,可以删去主语试试。
例:
下雨了。
It rains.
快迟到了!
We will be late!
如果觉得语句累赘,可以删去主语试试。
You can try to remove the subject if you find a Chinese sentence verbose.
人称代词
英语比汉语更喜欢用人称代词。比如中文小说的对话一般由人名或称谓引导,而英文小说的对话一般用“She says”“He says”引导。其他场合也有类似的规律。英语的人称代词比汉语丰富,使用方便。汉语人称代词较少,“她”作为现代发明的单字,发音与“他”相同,使用尤为不便。在汉语行文中,要有节奏的使用人称代词,往往在连续使用几个人称代词之后就要用一次名称或指示代词来提醒读者指代的关系。连续描述同一个人的行为或语言时,还可以使用主语承前省略。
一些小说译作大段使用“他说”“她说”,比较影响阅读。
人物对话的分段
英文要求每当出现说话人转换的时候,就要另起一段。哪怕一个人只说了一句话,也要单独成段,很多译作也是照章处理的。
但中文不是这样。四大名著的现代点校版、金庸古龙的现代小说,都会在一段之内讲述多个人的对话。中文作品少见剧本式的大段对话,对话多穿插在叙事之中,夹杂动作与神态描写,随着情节一起推进。中文对话的分段,也还是以情节的分割为准的。
这一差异不仅仅是分段风格上的区别,也体现了中英小说的不同风格。
滥用比喻
典型案例:风景线。
这是一个经典滥喻。通常,比喻可以让表达更形象更清楚,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滥喻什么都能比,并不能让表达更准确,相反会给读者很模糊的印象。你能想象出“一道风景线”是什么东西吗?再看看著名比喻“柳絮因风起”,是不是画面清晰多了?
而且,“风景”这个喻体往往还不能让人满足,很多作者都会用上量词“一道”,“一道风景”仍然不够,还得加条“线”。
啦啦队员们构成了球场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一句话读来很通顺,但是什么也没说。“风景线”并没有让读者对啦啦队员有更形象、精确的认识。有这个功夫,不如扎扎实实描写啦啦队员的容貌、着装、动作、神态,才真真实惠一些。
古人反倒是常拿美女比风景,比如: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是不是形象得多?
比喻是很考察作者想象力的修辞手法,需要作者认真投入地去观察他要写的事物,再结合自身的阅历想象出精妙的喻体。这样才能真正把想说的东西精确表达出来。直接使用泛滥的比喻是很偷懒的行为,往往也不形象生动。
附录
如果您同时是英语写作者,我推荐《The Elements of Style》这本书。它有好几个中英对照版本,但是封面与介绍都相当浮夸,与各种英语速成秘籍摆在一起,平时逛书店难以发现。事实上这本书是英文写作规范的标杆作品,很有参考价值。它的中文名一般叫《风格的要素》,这个翻译也很有问题,应当叫做《写作风格基础》。
《AP Style》是美联社的写作风格指南,在英语世界很常用,可供参考。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