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误导脱欧舆论,脱欧当天英国“What is the EU”的搜索量仅约为一万
北京时间 6 月 25 日 19:25 ,谷歌在 Google Trends(谷歌趋势)推特上称:英国脱欧以后,在从英国发起的谷歌搜索请求中,“What is the EU(欧盟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所有问题搜索中排行第二。人们看到这个结果,会自然以为英国人把公投当儿戏,不知道欧盟是什么就去投票,投票结果公布了才去通过谷歌搜索来了解。
但是,该数据有很多疑点。
- 正常人想了解欧盟,一般不会搜索“What is the EU”,而是搜索“EU”。普通人在使用搜索引擎时会搜索关键词,而不会搜索“XX是什么”。直接在搜索引擎中搜索问题的,更可能是对网络工具不了解的人,比如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
- 正因如此,问题的搜索量本来就少,问题的搜索排行榜本身价值有限,我通过 Google Trends 和 Google Adwords Keyword Planer 的比对,推算出脱欧当天英国国内发起的“What is the EU”搜索量约为一万。
- 在英国国内搜索欧盟问题的人,不一定是有投票权的英国国民,很可能是外国留学生、外籍工作人员、青少年;也有可能是政治冷漠的英国公民,他们后知后觉,在亲友和新闻都在谈论脱欧的情况下想要了解,他们也不是去投票的人。
Danny Page 在 Stop Using Google Trends 一文中有更详尽的分析,也举了一些可作验证的例子:
- Ben Casselman 发现,2012 年美国大选之后,“Who is Mitt Romney(罗姆尼是谁)” 的搜索量也有显著上升,所以是不是说美国人在完全不了解候选人的情况下把票投给了奥巴马呢?也许吧,但更好的解释是,只是一小部分政治冷漠而且不太会玩电脑也没投票的人想了解一下情况。
- Danny Page 用谷歌趋势对比了“What is the EU”和“Game of Thrones”“Euro 2016”在英国的搜索量,可以看出“What is the EU”那条线几乎贴近数轴,根本看不见,相对另外两个搜索词可以忽略不计。
大部分西方媒体和硅谷公司有相同的政治倾向,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工作中表达这种倾向,统治了舆论,但这种倾向却是远离平民的,而且程度越来越深。一些媒体在解读谷歌释放的这份数据时,使用了很不尊重英国人民的话语。硅谷公司滥用技术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也存在伦理问题。这样的滥用现在越来越多见,不局限于英国脱欧一事。
以我的观察,这次公投和以前也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这是社交网络成熟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有争议公投,人们讨论了很多早已存在但却从来没有机会广泛讨论的事情。过去有不少重要公投都是以 50% 上下甚至 51% 的胜率通过的,其中有的与精英意见相同,有的与精英意见相反。欧洲社会早已习惯了这种公投。但成熟的社交网络对这种公投来说还是第一次出现。
英国议会的请愿签名也不一定能说明什么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在请愿书上签名,Tech_Priest 分析了请愿数据,发现有 70% 的请愿是外国人伪造的。官方数据链接如右:https://petition.parliament.uk/petitions/131215.json ,大家可以自行验证。英国国内的请愿也不一定都是真人填写的,存在机器人伪造的可能。就公开数据看,留欧派重镇的投票率普遍低,有一些人后悔自己没去投票。一些人认为很多年轻的学生在暑期旅游,因此没能投票。但是也有很多老人因为老病而无法投票。年轻人放弃投票出门旅游,本身就说明对自己欧盟身份的不重视。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