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DeepMind、OpenAI一直在做的,既非科研,也非产品,而是一种概念验证工作,告诉社会什么事情是新技术可以做到的。

科学研究➡️概念验证➡️商业产品,他们处在中间环节。

事后回看,大公司对概念验证公司的投资,并不体现在收入回报上,而是体现为资本市场回报与人才回报。他们推出的概念型产品会提高市场对技术的认知,提升投资人的股价表现。另一方面,不断验证概念,做出很酷的工作,对于吸引人才也大有裨益。与商业产品工作(很大部分是legacy)相比,有抱负的人才更容易有兴趣参加概念验证的工作(innovation)。

一般商业产品初创公司的运转模式是,做出产品、赚取收入,主要资金来源是产品收入,落脚点在于验证商业模式。而概念验证公司的运转模式可能是:验证概念、获取注资。主要资金来源是大公司的投资、捐赠,或收购与投资之后的赞助性付款,而非产品业务收入。他们的工作是不断验证概念、构想未来世界、塑造社会的信心与需求。如果有一天,一项概念产品(demo)被证明有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他们也可以从概念验证公司转为运营这款产品的商业产品公司。

面对概念验证公司,或许不能像对待商业产品初创公司那样,以市场规模、收入来考虑公司的价值。概念验证公司的可商业化产品,也许在十年以后才刚刚出现,甚至可以一直不出现。只要它能一直创造,能给注资的大公司带来价值,也就可以持续。

考虑到这类机构需要大量的资金,我原先以为非营利组织这种组织形式会更方便,因为想投资的大公司可以在注资的同时获得税务优惠。但在实践中,可能还是商业公司这样的实体效果更好,外界投资人虽然不能从概念验证公司这里获得收入,但可以获得资本市场回报与人才回报。

中国已经有很多年轻科研明星开办了初创公司,投资人普遍对产品、收入、市场规模有要求,很多公司都去做了不擅长的事情。做业务、做销售、管理公司和产品,在这些方面科研明星并没有优势,他们的禀赋更适合去做概念验证工作。

有些科研明星创办的公司发展陷入瓶颈,在这种情况下科研明星本人转而又通过类似于浙大百人这样的项目谋求教职。但这些顶尖人才如果一开始就决定投身教职,应该可以获得世界顶级高校的职位。目前的结果,对本人、员工、投资者而言或许都不完美,也降低了中国计算机高材生这一群体的社会评价。整个社会的福利更是蒙受损失,因为大家失去了许多创新的机会。

与大公司内部研究团队的不同

大公司内部的研究机构领导人,可能有打工人心态,论文公开发表、模型公开发布,有可查验的成就,最后完成的是科研工作而非概念验证工作。学术成果有相对成熟的评判标准,交给老板,可以体现预算的回报,也可以体现自己与同行在研究方面的竞争态势,稳妥有效。如果要做概念验证,结果的不确定性会有所增加,未必会有多大社会反响,反而可能会给大公司带来声誉风险。

相对独立的概念验证公司则不同,他们有生存压力,机构领导人是老板而非打工人,他们要到处筹钱,要不断做出新的概念验证、搞出新意思,才能继续从外界募到钱生存下去。做曲高和寡的科研不匹配概念验证公司的需求,他们也不需要用论文和benchmark向哪位老板证明自己的工作质量,只有验证概念才会有社会影响力。

大公司可能因为财务状况、老板兴趣的转移、其他部门的压力等等,要求内部研究团队承担给业务提供服务、赚取收入的责任,科研或概念验证工作被叫停,转向商业产品工作;甚至裁撤研究团队。

而对独立的概念验证公司而言,如果一家巨头的投资要求不再能谈拢,那还可以找别家。极端情况下,已经完成收购的母公司又想抛弃自己了,也还可以谋求母公司将自己挂牌出售。全市场的巨头都是潜在资金来源。

引用

Startup company - Wikiwand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最近网络上在热议三体中物理学家自杀的片段。自杀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物理学家在对撞机上做试验,然而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试验完全没有规律,用刘慈欣的话说,物理定律在时空“不均匀”,进而“物理学不存在”。

物理学定律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成立确实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它给了人类很多方便。发现一条新规律,大体就可以默认它在宇宙其他时间地点也能成立了。这种特性,叫做时间平移对称性和空间平移对称性。

费曼曾经有一组讲座,《物理定律的本性》,里面有一节专门讲对称性,真真正正通俗易懂。比尔盖茨看了爱不释手,获取这个讲座的版权,制作高清版本建议所有人都能看看。有一位费曼博主也把精良的译制版本发在了微博和B站上。https://b23.tv/xyieLWh

除了时间平移对称性和空间平移对称性之外,还有旋转对称性和左右对称性。每一个对称性都对应一个守恒量,比如时间平移对称性对应能量守恒,空间平移对称性对应动量守恒,旋转对称性对应角动量守恒。那么科学家是否遇到过对称性危机呢?当时科学家是什么反应呢?杨振宁李政道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左右对称性破缺,宇称不守恒,快速获得诺贝尔奖。

费曼说,如果我们做一台镜像的钟,那么镜像钟和原钟会一直镜像下去吗?如果钟走时的原理只涉及引力和电磁力,那么它们还会镜像下去,对称下去。但如果钟走时的原理涉及弱相互作用,那它们就不能镜像下去了,左右不对称。

这两年,时间晶体的研究在物理学界很热门,并获得2022年的科学突破奖新视野物理学奖。马云夫妇、米尔纳夫妇、马化腾、扎克伯格夫妇等人都是科学突破奖的赞助人。我们见到的普通晶体是在空间上呈现周期性的晶体,而时间晶体则是在时间上呈现周期性的晶体,有点像原神角色珐露珊的技能效果。在时间上呈现周期性,那么必然时间平移对称性破缺。时间晶体系统是能量不守恒或者准能量守恒的,但是这和民科讲的永动机没有任何关系。我喜欢下面这三篇介绍文章,这些文章就不像费曼讲座那样通俗易懂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40402/answer/2077688553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87762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40402/answer/2317572001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点击这里赞助作者。

感冒是自愈疾病,用药物不是来治感冒,而只是控制症状。

症状 药物
头痛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发热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咽痛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流鼻涕、鼻塞、打喷嚏 减充血剂+抗组胺剂
咳嗽 右美沙芬

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就是上述有效成分的组合。

其中减充血剂一般是伪麻黄碱,抗组胺剂一般是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
氯苯那敏是第一代抗组胺剂,吃完容易犯困,所以很多复方感冒药还会添加咖啡因。吃完复方感冒药,最好不要开车。

常见复方感冒药

药品名称 解热镇痛 减充血剂 镇咳 抗组胺剂 其他成分 备注
泰诺 对乙酰氨基酚325mg 伪麻黄碱30mg 右美沙芬15mg 氯苯那敏2mg 最佳选择
白加黑(白) 对乙酰氨基酚325mg 伪麻黄碱30mg 右美沙芬15mg 最佳选择
白加黑(黑) 对乙酰氨基酚325mg 伪麻黄碱30mg 右美沙芬15mg 苯海拉明25mg 最佳选择
新康泰克 对乙酰氨基酚500mg 氯苯那敏2mg 咖啡因15mg 次优选择
快克 对乙酰氨基酚250mg 氯苯那敏2mg 金刚烷胺100mg,咖啡因15mg 我不买
感康 对乙酰氨基酚250mg 氯苯那敏2mg 金刚烷胺100mg,咖啡因15mg 我不买

复方感冒药里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减充血剂+抗组胺剂的联用,可以大大缓解鼻涕、鼻塞症状。但是减充血剂伪麻黄碱是一种受到管制的药物,含有这个成分的感冒药在网购平台都是买不到的,要到线下药店凭身份证购买。就我的查询来看,目前中国市面在售的非处方感冒药中,只有泰诺和白加黑含有减充血剂+抗组胺剂这种组合。优先购买这两款药。如果买不到的话,就不要买复方感冒药了,不如分别去买解热镇痛药、抗组胺剂、镇咳药这三种单一成分药。

金刚烷胺这个成分作用不明,我不买。类似的,还有一些中式感冒药在上述成分之外添加了中草药,一些美式感冒药在上述成分之外添加了愈创甘油醚等等,我都不买。

单一成分药

我更愿意购买单一成分药,出现什么症状就吃什么药,这样代谢负担比较轻,比较安全。

感冒症状并不总是同时出现的,比如一开始可能咽疼头疼发热,但并不流鼻涕咳嗽,那就只需要吃解热镇痛药,不需要吃抗组胺剂和镇咳药;感冒末期不发热也不流鼻涕,只是咳嗽,那就只吃镇咳药就可以。

解热镇痛

最优选择: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缓释片在服用之后会慢慢释放药物成分。需要服药的次数少,而且血液中的药浓度也稳定,更健康。

抗组胺剂

最优选择:氯苯那敏(扑尔敏)。虽然氯苯那敏是第一代抗组胺剂,但更适合感冒:抗组胺药物有三代 为何普通感冒时首选第一代? - 丁香园 (dxy.cn)。吃完容易犯困,最好不要开车。

镇咳

最优选择:右美沙芬。

安慰剂和其他感冒药

如果有自己认准的安慰剂,那就一定备着,吃一点,不要多吃就好。

有的药品例如VC银翘片等,虽然名称疑似安慰剂,但里面其实也包括了对乙酰氨基酚等有效成分,这时候用药一定要注意,不能吃重复了,否则肝肾负担不了,严重的会肾衰竭。感冒药叠加服用导致肾衰竭?有可能!-光明日报-光明网 (gmw.cn)

在服用有各国特色的安慰剂复合药品时,要注意其中是不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氯苯那敏成分,不要吃重复了。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我一直觉得“共享经济”这个词很有迷惑性。很多时候可能还是“众包经济”更合适。Airbnb和Uber的创始人都提到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更affordable(可负担)的服务[1][2]。也就是说,想提供标准服务的廉价替代品。而旅店和出租都是强监管行业,甚至是需要牌照的行业,它们的服务关系到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且出租车会占据道路这种有限的公共资源,有一定准入门槛。

交易平台——或者说众包平台,可以看作是提供了比标准品更便宜或方便的选择,也可以看作是提供了比沙发客、黑车更贵更有保障的选择。它们的受监管力度和价格介于传统的标准产品和黑市产品之间。

这样看来,共享经济确实和“共享”关系不大。比如它没有起到“雨中大家纷纷共享自己汽车座位”这样的效果,相反还是“雨中打不到车”。甚至其从业者中全职人数并不在少,而非“大家分享闲置资源”这样的模式。

Airbnb和Uber借助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形成了信息中心,利用富集的信息和技术手段开展了中介业务,而这些业务在传统上是以自营方式运营的。这是我眼中它们模式的先进之处。

Airbnb和Uber是中介平台,它们需要房东和司机的参与与“共享”。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就连最后这点“共享”也没有了。它们从事的就是分时租赁业务。单车、汽车、充电宝根本不是用户共享的,而是运营方自持的。中国有一些网约车运营方也是自营,而滴滴这样的大公司既有中介业务也有自营业务。这些自营的分时租赁业务和“共享”可以说不沾边。我眼中它们的先进之处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少人工干预的高效租赁方案。

在“共享经济”概念兴起的那些年,一些人以为许多东西都可以共享。比如扳手、老虎钳之类的工具类产品,大家用到的不多,买回来在家吃灰,如果一个小区可以共享该多好?但是这些想法都没有跑通。中介模式和分时租赁都没有跑通。对于这些小物件,可是目前还是买来放着闲置总体成本最低吧。

如果想做“真共享”,能削峰填谷、让大家捐赠闲置资源,得是怎样的激励体系才能做到啊?那样的话,Airbnb和Uber要在旅游旺季、下雨天提供补贴,鼓励大家分享;而平时淡季给消费者加价,鼓励资源拥有者别共享了还是自己多用用吧。这实在不是一家廉价酒店、廉价出租汽车公司可以做到的事情。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人类从来没有面对过短视频平台和电子游戏这样用高科技武装的、专门让人上瘾的产品。它们和传统通俗娱乐的区别就如同化工毒品与植物烟草的区别。依靠人性很难普遍抵抗这些产品的吸引力,毕竟他们就是针对人性弱点而设计并且快速迭代的,这类高科技娱乐上瘾品需要更多管制。

大量谣言与消极情绪传播、使用者精力与时间的过多消耗,不仅会对消费者本人造成伤害,而且对于整个社会也有相当的负外部性。

在现实生活中,烟酒这两种经典的娱乐上瘾品都有附加的消费税。我的一条设想是:针对网络上瘾品,开征时长累进制的网络上瘾消费税。超过2小时起征,用户端必须实缴才能继续使用,用得越久征得越多。用户在这些平台打赏、购买皮肤、道具等,也需要缴纳额外的消费税。

此外,进入数字时代之后,传统的年龄分级手段越来越容易被绕过。如果使用实缴消费税,可能会比年龄分级能够更有效地限制低年龄用户使用。

当然,目前国内游戏产业的监管已经很严,大概不宜再单纯增加更多监管措施。目前的监管对提升游戏产品质量、减少游戏对社会的伤害是否有利,也有待商榷。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我曾经建过一个论坛,名叫永恒九月。那还是一个发帖不需要实名制的年代。不过这个论坛只有我一人发帖。

还在微博上开了一个同名账号,从2015年开始更新,更新到2018年。

论坛的主题,就是探讨互联网监管,当时不算热门话题。

后来我嫌维护太麻烦,已经把网站删除,数据也清空了。所以当初写的关于“永恒九月”的介绍也没有了,最近遇到社区冲突,正好重写一下。

Usenet

Usenet,是一个邮件组。邮件组、BBS、论坛、社交网络,形态不同,但都是社区产品。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理解,就可以当作是用邮件交流的群吧。现在仍然有邮件组存在,只是普通人用得不多。

Usenet在中国曾经有一次高光。朱令铊中毒事件中,协和医院无法判断朱令到底得了什么病。贝志诚、蔡全清等人整理了朱令的病史,翻译成英文,通过北京大学的互联网连接上Usenet的sci.med等板块,向全球发起求助。就在邮件发出当天,就有医生回复说:这是铊中毒,而且越来越多的医生往这个方向怀疑。后来,UCLA和美国大使馆都参与进来,大家通过早年还非常不发达的中国互联网搭建了远程诊断平台。最终确诊为铊中毒。

那是1995年,Usenet已经在永恒的九月中了。

永恒的九月 Eternal September

互联网的早期设施很多都发源于高校,最早的网络社区Usenet也不例外。高校网络社区有一个特点:新人会在每年9月批量涌入,而且除了这个时间点之外基本没有新人。刚刚触网的新生会有一个融入网络环境的过程,需要学习社区的规则和道德,也会对社区习俗有不理解的地方;同时,社区里的老人也会感到受冲击,需要经常与社区新成员沟通社区礼仪,也常会有不耐烦的情况。

总之,批量涌入的新用户,会给社区带来摩擦。

1994年3月,AOL向其互联网用户推出了Usenet网关功能,AOL的客户都可以访问Usenet了。于是,Usenet的老用户就觉得,他们陷入了“永恒的九月”之中。每个月都像是九月,每个月都有源源不断的新用户涌入社区,社区的礼仪再也无法维系,而且新的礼仪也无法形成,因为新礼仪形成的过程中,就有更多的新人涌进来了。“本地人”和“外来者”之间的摩擦永远都不再停止。

最佳路径

几乎所有大众互联网社区都难逃此宿命。要想避免永恒九月,社区必须要足够克制,有节奏地引导新人加入。但是过去20年互联网行业大发展的基本模式就是吸引大量用户、获取大平台地位、取得超额收益。用户量是商业成功的互联网平台所必须追求的第一目标。要想获得商业成功,永恒九月来得越早越凶猛越好。

但是,当网络平台已经吞噬世界、无法再增长的时候,九月也终于就结束了。这个时候,大型网络社区不得不花成本来收拾社区内部的乱摊子,平台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区治理之争。而且这不仅是争取用户的商业竞争,由于大型平台已经吞噬了整个世界,平台上发生的事情对现实世界已经有巨大影响。如果平台治理不好,会影响到现实世界中很多利益相关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政府监管的降临。

在平台充分大的时候,再加入的新人与已有的“本地人”相比也有限。September ends. 这个时候,或许确实是营造社区礼仪的合适时机。

知乎、B站,但凡有一天动念开始想参与大平台社区竞争,就无法摆脱漫长的九月,邀请码、礼仪考试也无法阻止。

但如果不参与大平台社区竞争,自身也不专注于某个垂直类型,唯一的优势是“社区氛围”,这样是不是也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呢?在市场上,我暂时没有想到这样的盈利社区。

如果是我,我也会选择度过漫长九月,回头再考虑社区治理的问题。在漫长的九月中,我会尽量按照市场竞争环境和社会压力环境来调配社区治理的力度。先生存下来,又何尝不是对平台最早一批“原住民”利益的一种保护?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东方卫视原定于2022年4月12日举办一场抗疫晚会,后来在大家的谴责声中取消。

但是3月17日坂本龙一的音乐会录播则很受大家欢迎,5月20日、21日周杰伦的演唱会录播也令大家享受。

这可能意味着,普通公民虽然没有理论知识,但仍然可以认识到东方卫视是一家宣传机构,而不是娱乐内容生产商。

在看到东方卫视节目单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这是东方卫视的履职行为。作为城市的电视台,这个时候应该需要推出一些文艺表演,至少安慰人心。

但是,由宣传部门牵头做,并不合适。试想,如果抗疫晚会是明星个人或演艺团体发起,或是由B站、灿星这样的专业内容公司发起,东方卫视只做搭台、帮忙的工作,也许市民会很欢迎,大家也真的能受到抚慰。

我甚至想,如果是湖南卫视、CCTV6、CCTV音乐等频道来发起类似活动,同样是公立电视台,说不定也能受认可。内容生产商和宣传机构的区别,虽然已经被有意混淆,很多市民平时也真的会被绕进去,但在切身紧要关头,还是能仅凭直觉如此直白感受到其中莫大的不对,进而生发被敷衍玩弄的粗犷愤怒。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在阅读一些文档的时候,不管是在电脑屏幕还是在电纸书、平板电脑上,都没有办法高效率地消化,有时候读起来实在痛苦,不得不去打印。

而真打印了一大本之后,细细阅读的只是少数,大部分只是一翻而过,有的甚至只翻其中零星几页。然后就丢到回收垃圾桶里不会再看。丢的时候心里会有一点负罪感,觉得对不起可持续发展。

事后回想,打印纸张,本质上是许多块便携屏幕,可以随时调换顺序、调取查阅。显示器仅有的一块屏幕的效率当然赶不上它。按马诺维奇说法,纸张、画框、窗户、显示器本就都是screen。

在处理单个页面的时候,电子屏幕是一种线性媒介。就像加强版的录音带,基本上只能快进、快退,多增加了一个快速定位到指定位置的功能。但无法像纸张那样多点同时阅览搜寻。当然,屏幕加上超链接,就是超级媒介了,本文不论。

单页屏幕展示图文内容时,线性方向是纵向滑动;展示视频时,线性方向是横向时间轴。但不管是哪种体裁,能提供的操作都是线性滑动与直接定位这两种。

有的网页已经做了细致的目录结构,供用户便捷地来回跳转。就我个人体验而言,在我已经很熟悉一份文字文档的时候,细致目录很实用,可以快速定位到我想要的位置。但是在学习、熟悉文档框架的时候,细致的目录锚点也无法满足我的需求。学习文档时,我不仅需要经常前后翻阅,而且每次翻阅后的阅读粒度也不确定,有时候是一扫而过,有时候会细读一整个章节。而在阅读章节的过程中又会经常切换到其他章节去对照、参考。目录锚点虽多,但屏幕终究只有一块。打印出来,我可以摊开八张四处比对。

最接近这种体验的电子屏幕,可能是打开多个标签页的平板电脑。足够轻便、屏幕足够大、可以用标签切换不同的页面。但如果同时需要扫描的页面较多,切换标签还是不如纸张方便。另外,切来切去也确实比不上同时看几个页面。

大屏、多屏就是生产力,此言不虚。居家办公的时候,打印机对我而言是强大的效率工具。显示器不够纸来补,也许你也可以试试。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第一次知道曾鸣,是因为2015年一篇关于比特币的长篇报道,我觉得写得特别好,哪怕到如今的Web3时代,这篇文章也不过时。
听了这期播客,才知道这是曾鸣在GQ的第一篇报道。
曾鸣在播客中传达的理念我也非常喜欢,“正面”迎击,不做迂回;“正面”书写,不做外围。另一方面,直击核心才是“正面”,政治和商业宣传不是正面。
一篇文章需要5个月制作周期,但这已经是加班加点的结果。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重新发现江南:七山二水与砖雕门楼的彼岸风月

听上面这期播客的时候脑子里不断浮现一张地图,是熵的地图。一个地方发展越久、越充分,多样性就越高(包括语言、习俗等等),熵越大,信息量高,描述起来需要更多字符,称谓越细致。两个极端就是「散装江苏」和「东北」。
以人口规模为为度量绘制地图,以经济体量为度量绘制地图,现在都不算罕见。如果按照多样性、熵为度量来绘制地图,那江南河北定是蔚为大观。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