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 1. 新媒体是什么?
    1. 1.1. 媒体是怎样变新的

原著:列夫·曼诺维奇

译者:OrangeCLK orangeclk[at]orangeclk.com

新媒体是什么?

什么是新媒体?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列出大众报刊在「新媒体」话题下经常讨论的内容:互联网、网站、计算机多媒体、电子游戏、CD 和 DVD 光盘、虚拟现实。这就是新媒体的全部了吗?拍摄为数字视频、由计算机工作站剪辑的电视节目算不算呢?使用 3-D 动画和数字合成的未来电影算不算呢?一些打印在纸张上的摄影、插图、设计、广告等作品也是用计算机创造的,使用了图片合成与图文合成,这又算不算呢?哪里才是新媒体作品的边界?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人们目前通常认为,新媒体是指用计算机来发行、展示的内容,而不是用计算机生产的内容。因此,人们认为发行在计算机上的文字(网站和电子书)是新媒体;但是发行在纸张上的文字就不是。类似的,人们认为放在 CD 光盘上的照片是新媒体,需要计算机才能浏览;但同样的照片打印在书中就不是。

我们应该接受这种定义吗?如果我们希望曲全面理解计算机对文化施加影响的后果,我认为这个定义太局限了。有的计算机是展示、发行内容的机器,有的计算机是内容生产的工具,有的计算机是内容存储设备。没有理由认为哪一种计算机比其他两种更特别。它们有相同的潜力改变现有的文化语言,也有相同的潜力保持现有文化状况不变。

呃,后一种情形不大可能出现。如同 14 世纪印刷术和 19 世纪摄影术对现代社会与文化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今天我们可能正处于新媒体变革的过程中,一切文化活动正在转向依赖计算机媒介的生产形式、发行形式、交流形式。这次变革比过去的文化变革可能更加意义深远,我们还只是刚开始记录它的初步影响。事实上,印刷机的发明只影响了文化交流的一个环节——发行介质。类似的,摄影术的发明只影响了一种文化交流内容——图像。相反,计算机媒体革命影响了文化交流的所有环节,包括获取、操作、存储、发行,它也影响了所有类型的媒体——文本、图像、影像、声音、空间构建。

我们应该怎样开始试想这次根本变革的影响?在记录、存储、制造、发行中,哪些计算机手段使媒体变「新」了呢?

「媒体和计算」一节中,我指出新媒体意味着两条历史轨迹的交汇:计算技术和媒体技术。这两条轨迹都发源于 1830 年代,计算技术起源于巴贝奇分析机[1],媒体技术起源于达盖尔照相法[2]。终于,20 世纪中叶,现代数字计算机问世,可以更高效地执行数值计算。在世纪之交,数字计算机取代了企业和政府广泛使用的大量机械制表与和机械计算机。与此同时,我们见证了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感光板、电影胶片、唱片等不同的材料开始用来存储图片、影片、声音、文本。这两段历史汇合成了什么呢?那就是所有已知的媒体都转变为可以通过计算机访问的数字信息。这个结果就是新媒体——图形、影像、声音、形状、空间、文本都变得可计算,都由计算机数据组成。在「新媒体原则」一章中,我注目于媒体在这种新状态下的重要影响。我不会把眼光锁定在交互性或超媒体这样常见的领域,我自有另一张关注列表。列表将所有新媒体的原则归纳为五个——数字化表达、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文化转码。在最后一节「新媒体不是什么」中,我指出了另一些经常被称为新媒体原则的内容。我会以电影为例,证明这些内容的本质在过去的文化形式与媒体技术革新中也存在,它们确实可以区分媒体的新旧。

[1] 分析机是由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设计的一种机械式通用计算机。——译者注
[2] 达盖尔银版照相法是利用镀有碘化银的钢板在暗箱里进行曝光,然后以水银蒸汽进行显影,再以普通食盐定影,得到的实际上是一个金属负像,但十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由于曝光大约需要 20到 30分钟,因此,早期摄影多拍摄静物、风光、人像等等。——译者注

媒体是怎样变新的

1839 年 8 月 19 日,法兰西学会宫遍布好奇的巴黎人,他们前来聆听路易·达盖尔正式讲述一项他发明的全新再现方法,达盖尔后来因为立体透视模型而扬名,当时他将这个再现方法称为达盖尔摄像法。「几天后,光学仪器商店挤满了业余爱好者,他们都渴望达盖尔摄像设备。到处都有摄像机瞄准着建筑物。每个人都想记录从他家窗户眺望的风光,每个人都是幸运儿,每个人都首先在自家窗口拍摄到屋顶倚靠天空的剪影。」[3]。媒体的疯狂开始了。五个月内,达盖尔摄像法有超过三十种不同的描述发表在全世界——巴塞罗那、爱丁堡、那不勒斯、费城、圣彼得堡、斯德哥尔摩。一开始,建筑和风景的达盖尔摄影统治了公众想象。两年后,达盖尔摄像法得到了各方面的技术提升,肖像画廊开始遍地开花——每个人都急切希望拥有自己的照片,希望能够被这种新媒体机器拍摄。[4]

[3] 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 from 1839 to the Preesent Day,Beaumont Newhall 著,第四版,(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64 年),18 页。——作者注
[4] The Hisstory of Photography, Newhall 著,17-22 页。——作者注

1833 年,查尔斯·巴贝奇开始设计一种设备,他称之为「分析机」。这种机器拥有大部分现代计算机的核心特点:穿孔卡片输入数据和指令;信息保存在机器存储中;巴贝奇称之为「磨坊」的计算单元来执行数据操作,并且将结果写入存储;最终答案会被打印到打印机上。分析机设计得可以做任何数学运算。而且它不仅可以按照纸带上的程序运行,也可以基于中间计算结果动态决定下一步执行那一条指令。[5]然而,与达盖尔摄像法受到广泛应用相反,分析机连一台复制品都没有。达盖尔摄像法作为再现现实的现代媒体工具,一经就立即影响了社会;而计算机对社会的冲击则并没有显现。

[5] 作者的意思是分析机不仅能顺序执行指令,还能选择执行指令。但其实对于现代计算机而言,程序本身就可以包括选择、循环等信息,不局限于顺序指令。——译者注

有趣的是,使用穿孔纸带存储信息的主意是巴贝奇从更早的可编程机器中借鉴的。1800 年左右,J·M·雅卡尔发明了由穿孔纸带自动控制的织布机[6]。这种织布机可以编织繁复的画面,比如 Jacquard 的肖像。可以说,提花机就是专门的图像计算机,这启发了巴贝奇的工作。他设计的分析机是更通用的计算机,可以执行数字运算。奥古斯塔·埃达是巴贝奇的支持者,也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他指出:「就像提花机编织花朵和树叶那样,分析机编织代数模式。」[7]事实上,早在计算机可以处理数字之前,可编程机器就已经可以合成图像了。不过计算机史学家并不重视提花机和分析机之间的联系,因为对他们而言,计算机图像合成仅仅是计算机万千应用之一;但是对一个新媒体史学家而言,这段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6] 一般称为「提花机」,即 Jacquard loom,也称作 jacquard。——译者注
[7] Charles Eames 著 A Computer Perspective: Background to the Computer Age,马萨诸塞州,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1990 年, 第 10 页。——作者注

现代媒体发展和计算机发展大约在相同的时间,其实这并不令人惊讶。媒体机器和计算机器都是现代社会能够运转所必备的。将同样的文本、图像、声音传达给千千万万的公民,保证社会拥有同样的意识形态,这是必须的;就像保存公民的出生年月、就业记录、医疗记录、公安记录一样重要。摄影、电影、印刷、广播、电视使得前者成为可能,而计算机使得后者成为可能。大众媒体和数据处理是互补技术;他们共同出现,而且一齐发展,造就了现代大众媒体。

媒体和计算两条轨迹长期并行发展,并未交错。在整个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叶,人类发明了大量机械、电子制表机、电子计算机;这些机器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与此同时,我们也见证了现代媒体的发展,感光板、电影胶片、唱片等不同的材料开始用来存储图片、影片、声音、文本。

让我们继续跟踪这段交汇的历史。1890 年代,静止照片变得可以移动,现代媒体展开了前进的另一步。1893 年 1 月,第一个电影工作室——爱迪生的「黑玛利亚」,制作了一部 21 秒的短片,在一间特制的放映厅中展映。两年后,卢米埃兄弟将他们全新的电影摄像/投影综合技术呈献给了专业观众。后来,1895 年 12 月,电影开始面向普遍公众。一年之内,约翰尼斯堡、孟买、里约热内卢、墨西哥城、大阪的观众都体验了这种新媒体机器,他们觉得电影不可抗拒[8]。渐渐地,拍摄场景越来越长,摄像机前的现实片段和后期的视频剪辑越来越复杂,拷贝也增多了。芝加哥和加尔各答、伦敦和圣彼得堡、东京和柏林,以及成千上万的小地方,电影图像都在安慰着观众们。当时人们面临着不断紧张的环境,以人类大脑的数据采样和处理能力,影院之外的现实环境他们已经无法应对。对于现代社会的臣民而言,时不时进入电影院的黑暗小屋放松一把,已经成为了日常的生存技能。

[8] David Bordwell 和 Kristin Thompson 著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第 5 版,纽约:麦格劳希尔出版社,第 15 页。——作者注

1890 年代是媒体发展的重要十年,也是计算发展的重要十年。当时,个人、企业、政府都已无力应对他们需要处理的大量信息。1887 年,美国人口统计局仍然在处理 1880 年的调查数据。于是该局在 1890 年的调查中使用了赫尔曼·霍尔瑞斯设计的电子制表机,从每个人那里采集到的数据都被打在穿孔纸带上。最终, 46804 位统计员完成了总人口 62979766 的统计表格。霍尔瑞斯制表机打开了计算机商用的大门。接下来的十年,电子制表机成为保险公司、公共事业公司、铁路局、统计部门的标配。1911 年,霍尔瑞斯制表机公司与其他三家公司合并为计算-制表-记录公司。1914 年,托马斯·J·沃森 被选为公司首脑。十年后公司规模增长为三倍,此时沃森将公司改名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简称「IBM」[9]。

[9] Eames 著 A Computer Perspective,22-27 页,46-51 页码,90-91 页码。——作者注

时间到了二十世纪。1936 年是媒体和计算历史的关键一年。这一年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写了一篇影响巨大的论文,标题为《关于可计算数》。论文中他给出了通用目的计算机的理论描述,这个计算模型随后被命名为:「通用图灵机」。虽然它只有四种基本操作,但可以执行任何人类能做的计算,而且它还能模拟任何其他计算机。这台机器通过读写无限长纸带上的数字来运行。在每一步运算时,纸带会前移一格以供图灵机探头获取指令、读写数据。这样看起来图灵机似乎很像电影投影机,这是一个巧合吗?

如果我们相信世间有「电影术」这个「书写运动」的概念,那么电影的本质应当就是将可视化的数据捕捉和存储到物理材料中。电影摄像机把捕捉的数据存放在胶片上,电影投影机再把它读取出来。计算机的程序和数据也需要存储在某些介质上,这一点电影装置和计算机十分相像。计算机就好像同时是摄像机和投影机,它在无限长纸带上既读取指令和数据,又写下中间过程和运算结果。事实上,适用存储介质的发展和数据编码方式的发展构成了电影和计算机早期历史的重要部分。如同我们所知,电影发明人最终决定采用赛璐璐胶带记录离散的一张张图像,而需要更快读写速度的计算机发明人最终决定采用电子二进制编码来存储信息。

媒体和计算的历史后来缠绕得更紧密。在图灵写下那篇惊世骇俗论文的同一年,德国工程师康拉德·楚泽开始在柏林城父母的公寓里制造计算机。楚泽的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可以工作的电子计算机。他的这台发明采用纸带来控制计算机程序,而楚泽所使用的「纸带」事实上恰好就是废弃的 35 毫米电影胶卷。[10]

[10] 同上,第 120 页。——作者注

这些胶卷的某一块残存碎片上,二进制代码的圆孔恰好穿过了一帧室内内景。那是一个典型的电影场景,两个人似乎在一个房间里发生了什么。不管怎么说,这个场景最终成为了一系列计算机指令的背景,包含在电影场景里的意义和情绪都被它数据存储的新功能扫除了。现代媒体赖以自豪的模拟现实几乎被删除殆尽,媒体回到了它们原本的角色——信息存储。在这场俄狄浦斯式的技术改造中,儿子谋杀了父亲。为了应用更有效率的二进制表达,电影的图像记录被消除,电影成为了计算机的奴隶。

但这还不是故事的终点,我们的故事还有一个喜剧的转折。楚泽那卷二进制代码与图像记录叠加的奇怪胶卷给了两条历史轨迹交汇的希望,在那之后半个世纪,媒体和计算机终于相遇了。达盖尔摄像术和巴贝奇分析机、卢米埃电影术和霍尔瑞斯制表机,他们终于合二为一。所有已知的媒体都变成了计算机可以访问的数字数据。结果:图像、影像、声音、形状、空间、文本,都变得可计算,都成为了计算机的数据集合。简言之,媒体变成了新媒体。

这场相遇改变了媒体和计算机的身份。计算机不再是计算器、控制器、通信设备,计算机成为了媒体处理器。以前,计算机只能读取一串数字,再输出统计结果或者弹道轨迹;现在,它可以读取像素值、模糊图像、调整对比度、检查图片是否含有某物品的轮廓等。有了这些底层的基础操作,计算机还可以执行更有野心的任务——在图片数据库中搜索与输入图片构成或内容相似的目标图片;侦测电影中的镜头变化;或者根据提供好的设置和演员,自己合成电影镜头。在历史的循环中,计算机已经复归本源。它不再像分析机那样只能吱吱嘎嘎地吃掉数字,现在它已经变成了提花机那样的媒体合成器与媒体控制器。

文章目录
  1. 1. 新媒体是什么?
    1. 1.1. 媒体是怎样变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