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语境错配
社交网络的内容是碎片化的,也是天然有上下文的。
即便对于一篇报纸上的文章,往往也有语境、时代背景。当我们拿到那张报纸的时候,看看它前后左右的文章,看看它纸张发黄的程度,我们自然就会对这篇文章的语境有认知。
但是社交网络没有提供语境信息。
如《网络空间的兴衰》所言,社交网络提供的是一个碎片空间。
在博客之后,网络科技仍能发展出更自动的效率工具,让无法维护博客的人也能制造自己的空间。这种空间非常小,网络平台商几乎代理建造了空间的全部内容,只剩下一块狭小的碎片供制作者填充。游客也无需适应每一个网站的新环境,他们只要呆在平台里,看每个柜台呈现出的小小空间即可,无需学习各自网站独特的艺术风格、交互方式,减少了接触内容的难度和自己的学习成本。
这样登峰造极的碎片空间,部分造就了社交网络。我们日常经常提到社交网络的内容碎片化,即是如此。
空间极碎,也意味着空间中蕴含的环境信息、语境信息非常少。
博客和门户网站时代,还可以通过网页的设计风格一眼读出语境信息,而现在,空间外形同步更新,从外观上根本看不出来文本碎片的语境。
很少有言论可以在上下文无关的环境下理解。尤其是社交网络上主流的碎片式发言,根本没有空间去解释上下文。
同样的言论,在10年前是主流言论,在10年后可能就是主流言论所攻击的对象。
同样的文章,熟悉作者的读者比不熟悉作者的读者获得的信息更丰富、更准确。
在传统传播手段中,作者-读者的关系稳定,读者是通过订阅的方式来获得作者发布的内容,作者的受众不会突增突减。而在现代网络平台,读者会因为社交网络和推荐引擎看到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作者所撰写的内容。总的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这个机制让普通人编写的内容可以被更多人看到,也让每个人有了更宽的阅读面。但很多时候,没有一段稳定的读者-作者默契,读者在内容感知上会出现误读。
我们经常看到例子,小圈子内专业内容“出圈”,然后引发公众大量的不解、争议、甚至谴责。这一现状也提醒社交网络使用者要有心理预期,对于可能“出圈”(受众激增)的内容需要着重补充上下文,避免误解。
总的来说,我们用
对比三式,可以看到,情况一:如果共有信息
前阵子,社交网络有很多批判清华女生节条幅的帖文。而我看到一些大学女同学为女生节抱不平。大学中很多同学体验的女生节是很美好的,也有对应的男生节。总体是个有趣温馨的节日。但是在经过剥离上下文之后,出现在网络传播情景中,大部分观者并不了解背景故事和节日氛围,而以当前网络社群环境的上下文对特定的断章取义内容进行解读,结果得出与实际情况南辕北辙的阐释。
这种局外人不明就里义愤填膺的情况在互联网上并不罕见。我猜想这里应该也会有心理机制的作用,但我重点想提及的是这种上下文的错配。同样的信息,在不同上下文上,可能会传达出大相径庭的意思指向。
在这类案例中,作者-读者共有信息很独立,新旧读者获取的信息不同(情况一)。
清华新闻系有一个校园媒体平台叫做《清新时报》,在校内发行纸质版,是清华新闻系本科生的学习平台。大家运营这份报纸,在实践中锻炼新闻技能。
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崛起之后,校园媒体要不要跟进呢?当然要。清新时报也在社交网络开号,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微信平台。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原先清新时报只在校内发行,现在是在全网发行了。观众完全变了。而全网观众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本科生的练兵平台,相反可能还会觉得其内容一定程度代表学校官方意见。校外观众基本上不太能了解到这个独立的共有信息。
由于受众的切换,同样的内容就不一定再适宜发表,对于同样的内容,相关利益方可能愿意对校内披露但不愿意对全网披露。不管是操作者、受访者还是监管者,预期和要求都会发生变化。
更严重的问题是,这是一个学习、实践平台,是给本科生练习用的。学习就一定会试错。一个有清华大学官方色彩的面向全网的微信公众号,对错误的容忍度如何能够满足本科生训练的需求?还怎么完成本科训练的目标?
很可惜的是,我们现在没有控制发行范围的网络手段。
媒体类型的因素也不局限于校园媒体这一种情况。其实每一份内容产品背后都有较为稳固的一群读者。这群读者与作者是有上下文默契的,读者们知道作者的风格规范、专业特长、职业分工。而当不熟悉作者的读者接触到内容时,可能会有误读与争议,比如说会对内容的视角非常不理解,会觉得作者没有写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而感到作者避重就轻。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传统的报刊、电视中,也体现在微博、B站等新兴平台。根据我的观察,B站这种有视觉信号加入的平台,其上下文区分效果要比文字信息平台好很多,引起的上下文误判也少一些,这一点希望有研究可以证实。
在社交网络崛起之前,很多BBS都有一样规矩:禁止挖坟、挖坟封号。也有很多BBS会有规则要求禁止“转进”,也就是说一个帖子就谈主帖讨论的问题,不要岔开到别的话题去。
这些规则在社交网络时代都被废止了。
其实这些规则很有生命力,因为他们是在环境中竞争演化形成的规则。BBS会有版主,版主领导制定规则、也执行规则。如果版主做得不好,会受到用户的谴责,用户会跑到其他BBS去。所以,BBS的管理很重要,事关BBS存亡。而且BBS竞争者众多,有各种版规可以在市场中较量。我们看到,成功的BBS基本都有上面两条规则。可以说它们是大浪淘沙演化出来的宝贵经验,只是可惜这些经验没有在更开放的全规模社交网络上得到应用。
微博、Facebook、Twitter这样的开放社交网络本身垄断性更强,不像BBS那样面临大量竞争,它们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小,公司自主设计规则的空间更大,它就算不提供一些“版规”,用户也没有什么办法,无法做到用脚投票。如果没有严重变故,大家都走不出如来的手掌心。
“挖坟”和“转进”行为,都是典型的破坏交流上下文的行为。把三年以前的帖子再翻出来,你以为是客观审视,其实是刻舟求剑,因为环境变量
不过,脱离读者-作者共有信息的解读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它从另一个视角给出了一些解释,我想还是有价值的。但在另类解释的同时,应当遵守不伤害他人的礼仪原则,认识到自己信息的缺乏。
一个允许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网络碎片的世界,给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说不定就会有灵光一闪,从这种错配中迸发。如果可以削弱错配导致的伤害性纠纷,那么环境中或许可以生长出更多的灵光碰撞。
参考文献:http://www.orangeclk.com/2016/10/03/cyber-time-space/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