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美国大众报刊兴起的时候,曾经刮起一股黄色新闻浪潮。

照片、犯罪、死亡、女人、突出的版面处理、通俗的文字风格等,这些元素综合起来便构成黄色新闻的典型表征。于是,《纽约每日新闻报》在普通市民中赢得广泛读者,销量飞快上升,创办六年突破百万,1940 年达到 200 万,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说起来,美国最畅销的报纸不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卓有影响的大报,而竟然是一份庸俗低劣的黄色小报,这真不知是报业的悲哀,还是读者的悲哀。——李彬《全球新闻传播史》,第二版,236 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目前国内社交网络上兴起的大众移动订阅源,也有类似的情况。

数据的概念炒作如今如火如荼,刚刚开始接触网络的媒体机构也开始关注实时反馈的数据指标。当一切以数据为导向,产品制造变成用户主导,新闻产品就失去了灵魂。

黄色新闻从最坏处说,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黄色新闻记者在标榜关心「人民」的同时,却用骇人听闻、华而不实、刺激人心、满不在乎的那种新闻阻塞普通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把新闻变成最适合报童大声叫卖的东西。——【美】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展江等译,223 页,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这段话同样可以用在当代中国。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已经成为很多网络媒体机构的最高追求,媒体能够给世界提供怎样的价值、事实、观点,似乎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诚然,互联网给传统内容生产商带来了很大冲击,陡然增长的天文数字让很多人眼红。但是,诱导性标题、俗浅的内容、为了推广而采取的病毒流氓营销手段最终还是会被受众抛弃。

新奇不等于创新。乔布斯创造性地制造了 iPhone 手机,不是因为他做了多少用户调研,使用了多少数据分析手段,而是他醉心于手机设计,希望能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变革。

现在大数据概念非常火爆,强调一点一滴的数据积累,强调对用户的数据刻画,以此指导产品的设计。但事实上,迎合用户的微小需求只是细枝末节上的改良,创造新的事物让用户心向往之才能称作创新。电话做得再完美也不是手机,电扇做得再完美也不是空调。过于强调与用户相关的数据分析,会让人忽视真正的创新动力。

当然,我也不认为「把东西做完美」不正确,而且把东西做完美确实需要对人、对客户的理解,新的数据分析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改进产品的更多可能。我强调的是,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失却灵魂。一定要首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做什么,然后再在这个框架下思考怎样服务用户。

黄色新闻就是「为人民而奋斗」的产物,但是它没有灵魂,它几乎不提供价值。相反,它煽动美西战争、促成麦金利总统暗杀案,它让大众的注意力变得低俗而无用。最终,它遭到了市场的唾弃。

奥克斯在收购《纽约时报》后,直接对黄色新闻宣战。在报纸的左上方刻印《纽约时报》的宣传标语:「刊印一切值得刊印的新闻」,强调新闻的价值和意义,摒弃庸俗无聊的劣质内容。黄色新闻的浪潮就此在美国大众报刊中退出主流。

电影公民凯恩讽刺了当时美国的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你提供散文诗,我提供战争」这句台词令人不寒而栗。

现在,黄色新闻在中国的移动终端非常流行。形势虽然尚没有上世纪美国这么严重,但是已经有很多媒体机构忘记了自己的灵魂,沉醉于好看的数字和一时的得失,一昧迎合大众的感官刺激,煽动大众的娱乐欲望。并且以此自豪,认为这才是新闻发展的正道。他们就是21世纪的公民凯恩。

他们会被淘汰。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