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近来读叶嘉莹先生的《人间词话七讲》,发觉第六讲中先生对“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解析有误。叶先生说中国古诗词中但凡朝暮对举,就是朝朝暮暮;风雨对举,就是风风雨雨[1],其实道理并非如此。比如朝秦暮楚,就不是说朝朝暮暮追随秦楚;朝三暮四,也不是说朝朝暮暮三三四四。

“朝来寒雨晚来风”用到了汉语中的一种修辞——互文。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我认为基本讲得在理。

譬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是说烟与月笼罩水与沙,“秦时明月汉时关”说的是秦汉时的关山,“将军白发征夫泪”说的是将军和征夫的白发与泪。呃写到这里发现我举的例子竟然和百度百科一样,只能说这几句互文过于经典。

为什么要用互文呢?互文可以用精简的句子表达丰富的含义。如果对于互文,我们只理解了字面意思,那很可能是狭隘而说不通的。比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难道真的那么巧每个超市买一样?其实就是说木兰君到处逛街终于把东西买到了,用对称铺叠的句子写出来,不仅文字精简,而且可以增加诗歌的美感。再比如《项脊轩志》“东犬西吠”,高中语文书上说“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着西家叫。”这脑补得实在有些厉害,也根本讲不通。归有光其实只是说到处都有狗叫而已。《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说的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上船,如果解释成主人下马,客人在船上,那就说不通了。如果是主人送客而主人并没有上船的话,那何来“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如果主人是牵马去江边迎客,那又何来序文中“送客湓浦口”一说?不能读出互文,很多作品就理解不了。

新课标人教版中学语文书中对于古诗文的注疏,是有很多问题的。

[1] “中国的诗词凡是在对举的时候,朝暮的对举,就是朝朝暮暮;风雨的对举,就是雨雨风风。”——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第六讲,13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