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
1947 年的铜陵汀洲,是个老师很难生存的地方。
当地家长都很有文化,总嫌弃老师水平差。老师一旦教错,家长就要起哄。
邓老师要靠教书的薪水养足一双儿女,还要天天受家长的学术质疑,内外交困,请了辞。他后来的人生看起来很悲惨,丢了教职以后,一路乘船北上,赶赴妻子的老家天津讨生活。路上又丢了一个孩子。他很怀念故乡,多年以后,回到了铜陵。为了回家,他在路中变卖了所有的行李,回家时已经一无所有,后来怎么样我不知道。
邓老师辞职后留下了一个缺,而外公当时在家赋闲,小学校长听说了,便要请外公去执教。
定教职是需要面试的,校长听课,外公试讲。第一节课讲六年级语文,第二节课讲五年级数学。讲完,午饭,饭中校长就双手捧过了高级教师聘书。在传统的年代,人们的礼数比现在更为繁复,当场录用为高级教师,并且双手捧过聘书,是很大的尊重和肯定。十年前,九十多岁的老校长还给外公送了一幅字,苏轼的《水调歌头》《念奴娇》两首。就一直挂在墙上,外公也不装裱,宣纸已经发黄。我无数次看过这幅字,写得非常漂亮,可惜我手头没有好照片。如今这幅字已经被新的字画盖住,拍起来很麻烦。
高级教师就可以当班主任了,可是这班主任并不好当,因为 1947 年的铜陵汀洲,是个老师很难生存的地方。
有一回外公批国文书法作业,给一位学生的“達”字画了一个圈,以示好评。当时大家还是都用繁体字的,“達”字,是“幸”字下加一横再添走之。可是这位学生却写成了“幸”字加走之,少了一横。家长一见,非常生气,说白字先生乱教书,不仅看不出错字,还给错字画圈。
外公脾气很大,没多久就跟校长说:“我不干了。”校长觉得纳闷,“你不是做得好好的吗?怎么突然就不干了?”外公说:“我给学校丢了人,呆不住了,学生家长不满意。”校长说:“没哪个跟我讲过啊。”外公这才一五一十把事情说了。原来,柳宗元写书法的时候,就给“達”少写了一横,所以书法上少一横不能算错,顶多是个异体字。现代人写简化字写久了不熟悉,在当时这都是广为接受的概念。
于是校长不答应了,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乡议员,说这个家长无理取闹。乡议员说这成何体统,要求家长必须检讨,要办酒道歉。那个时候,乡中给老师道歉,要办酒席,放爆竹,让全乡知晓,当众致歉,以示尊师。家长一听乡议员说是他自己搞错了,立马表示道歉,筹备酒席,毫不含糊。那一天外公没去酒席,因为他自认为脾气不好,如果去了一定会教育那位家长,溯清“達”字源流,这样两边都很尴尬。所以当天由校长代行受礼,放爆竹,设酒席,宴同乡,学校名声得以昌隆,乡民对外公也就服气了。
1947 年的铜陵汀洲,是个很热爱知识文化而又不叶公好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