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大选观察
川普会赢,而且不会是险胜。
——我,2016年7月7日
其实早在去年10月初选之前,我就觉得特朗普(川普)有可能当上美国总统,我当时判断他是一个很能代表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候选人。
美国与特朗普
美国不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美国有一个基本的社会共识,即核心价值观。其他少量的多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的基础共识之上的。个人认为,拥有社会共识对于每个社会的稳定发展都很重要。尤其是一个社会里儿童的认知,必须存在很多共识,才能防止将来社群的分裂。
我们非美国人造访美国,去的往往是国际化大都市,在这些地方,能看到世界各国的人,却未必能看到美国的底色。由于学校和媒体严重偏左,外国人很难看到社会全貌。
美国的底色如下:
- 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犹太人和无神论者当不了总统,指望布隆伯格和桑德斯去拯救世界是不现实的。在大城市,我们容易认为美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国家。
- 美国是一个保守自由国家,意识形态保守自由,民意温和,国民总体大概位于中间偏右的位置,把自由看得比平等更重要。在大城市,我们容易认为美国是左派国家,并认为自由是左派的词。美国的政府比欧洲和日本的都小,总的来说减税比较符合美国价值观,而奥巴马医改不符合美国价值观。民主党本来是左翼政党,为底层劳工说话,即便本次大选,从结果上看也是低收入者更喜欢民主党而高收入者更喜欢共和党。但是,民主党近年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意识形态根基,和华尔街、硅谷走得太近,成为了代表精英的党,与他们的左翼政纲有很大冲突。一个虚假左派的民主党还有什么用呢?他们在经济、环境、人权等议题上都心口不一,难以得到大家的信任。从选举结果来看,共和党的得票与往届没有太大变化,拉丁裔投给共和党的票还增多了,但没有出现突然多出一块“沉默的大多数”这样的情况。同时,民主党的票比奥巴马时期骤减,民主党自身的堕落可能才是它输掉选举的原因。有趣的是,民主党竟然在本次大选中把传统上代表精英的共和党称作民粹,而民主党自己才长期是民粹的代言人,即便在本次选举中,平民大众还是更偏爱民主党的。
- 美国人注重家庭,公共场合经常都要把家庭展示出来。伊万卡特别优秀,给他父亲也有很多加分。在大城市,我们容易认为美国对家庭没有多么看重。
- 美国人拥军爱国,看重国防,勇敢强悍,直白开朗。在大城市,我们容易认为美国人是国际主义者,热心于世界各国事务。美国过去在国际上扩张,一是为了冷战,二是为了反恐,三是为了做生意,都是出于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商业目的。例如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美国是一个孤立主义大国,但这种孤立只是政治上的,一旦涉及安全和商业,美国还是会提出自己的主张。正是美国照会六国政府,强力干预中国事务,提出了针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整个中国范围内各国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这符合美国的商业利益,但并不影响美国在政治上的孤立意愿。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威尔逊总统倡导成立国联,美国却在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下没有加入国联。
特朗普的立场也可以和同为共和党总统的里根对照,里根与撒切尔共同倡导了西方世界的一轮新自由主义运动,最终在冷战中击败苏联,成为美国的功勋总统。里根的共和党和撒切尔的保守党都是保守派,是他们发起了新自由主义运动而非左翼政党。最近几年,特朗普的观点大大偏离了共和党自由贸易的立场,显示出向里根政府时期更加强硬的立场回归的迹象,后者曾就贸易问题多次对日本采取行动。自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总统之后,共和党和民主党政府一直都不大愿意对抗有可能在补贴或倾销出口产品的国家,要么是因为证据不太确凿,要么因为存在破坏外交关系或战略关系的风险。
——纽约时报
- 美国是一个商业与法律国家。
美国的一些基本国情:
- 近二十年意识形态极化加剧,最早我是从刘瑜老师的美国民主课上听来的,后来看到各处基本都把它作为一个常识。各种民调也能反映这一点。
- 记者、教授、学生群体偏左,而且越来越左。同样是从刘瑜老师的课上听来,同样被大多数人和学界视为常识,同样有很多研究的支撑,个人的亲身体会也是如此。而且这种偏左的意识形态,已经影响到学校的科研与教学活动。
- 同时,右派也出现了极端力量,即茶党,极端自由主义者。科鲁兹就是茶党的代表人物。如果没有特朗普,科鲁兹就要在共和党初选中胜出了,那样政纲会更极端。
特朗普本人在今年的诸多候选人中最适合做总统。这里我推荐万维纲的一篇文章:《特朗普是极右狂人?其实共和党候选人里,他最温和》,这篇文章把特朗普的政纲和意识形态说得很清楚,还有数据指标,但西方左翼媒体并不会说这些。比如说,所有的共和党候选人都要求取消奥巴马医保,但是特朗普觉得可以保留一些,而且还提出了针对私人保险公司医保的改革方案。
个人认为,特朗普不仅是共和党候选人中最温和的,而且还是所有主要候选人中最温和的,克林顿和桑德斯的政纲相对美国民情而言还是太左了,一来关心的议题和民意有差距,二来也打压了民间自由与州权。
特朗普的事业业绩也是他吸引选民的一个点。在本次大选中,他也展现出了比克林顿团队强得多的实力。克林顿团队有硅谷精英负责网络宣传、筹款,运营社交网络和其他互联网业务。但特朗普没有硅谷的撑腰,他的竞选花费也比克林顿少得多,然而他最后竟然赢了。从选举结果看,克林顿赢了普选票但输了选举人,说明特朗普把钱和资源都花在了刀刃上,浪费的票非常少,竞选策略非常有效率,展现了很强的能力,例如他在威斯康星州的着重努力。
民调的成败
到了初选结束的时候,确定两党候选人是特朗普和克林顿,我觉得特朗普更可能赢,因为特朗普能代表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把自由置于平等之上,尊重法律和国家安全,注重经济发展,三十年如一日。特朗普1988年在奥普拉秀上谈到竞选总统的可能与他的政策主张,这些观念三十年没变,仍然是他目前的政纲,所以显得很有信誉,也能说明他的主张并不是为了迎合所谓的“民粹”伪造的,而是他本来就如此。这一段节目相当精彩,我推荐大家观看。克林顿的政策就比较投机,更像政客,看不出有什么线索性核心思想,很多重要的东西说变就变,例如TPP。过左的思想也不吸引美国民众,尤其在吸纳了桑德斯的政见后,他要把美国的最低工资提高到每小时15美元,那不是要了美国人的命吗?政府为什么要干涉这么多开薪水的自由?州权和个人自由还有没有保障?
克林顿的政策很进步,但是步子迈得太大了,也脱离了实际。进步和保守一样,都是中性词。民主协商的妥协精神就在于跑得快的人跑慢一点,好让后面的人能跟上,这样才能维持住这个社会,并且让社会进步。近几年欧美的左派脱离社会,已经把自己打造成了空中楼阁,脱离民意甚至歧视民意。
再加上特朗普的家庭形象比克林顿好很多,克林顿于公于私都烂事一大堆,所以我觉得特朗普应该会赢。
不过很多民调不这么认为,但其实民调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差。
关于民调,推荐选美播客的第34期:《民调怎么做》,播客中介绍得很详细。
例如电视台的民调一般不可靠,专业机构做的民调往往还是可靠的。我看到财新网世界说在11月7日发表文章《摇摆州民调反转,特朗普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文中通过分析专业机构的民调点出了几乎所有大选中翻红的摇摆州(甚至包括威斯康星这样难猜到的州),指出特朗普有轻微优势。realclearpolitics在选前发布的民调也表示出特朗普在摇摆州的优势。专业机构的民调仍然可靠。
有些专业民调机构判断出错,这可能和这次选举的数据质量有关,由于政治正确对言论自由的压制,可能会有很多想投票给特朗普的人撒谎说自己要投给克林顿或者其他候选人。
电视台的民调普遍扑街,但电视台民调的可信度本来就低,他们调查的原理也不一样。电视台民调优势在于速度,他们能够用粗糙的调查方法每周更新数据,具体方式类似于我们用问卷星做调研,所以可靠度比较差,更多是反映选情沿时间变化的趋势。
民调机构的中立性也很成问题,调查机构和直属机构往往称自己公正客观,但是谁能没有立场呢?媒体和机构不仅会受到自身立场的局限,有时还会为了利益蓄意引导舆论。
媒体的变化
大众传媒在美国社会中一直都有重要地位。每当美国陷入腐败危机的时候,宪法第一修正案就会站出来净化美国的建制派。记者和律师构成了美国体制内的健康力量,不断排除体系内的毒素,维持系统健康运转。
上一次的例子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调查性报道,典型案例如五角大楼文件案与水门事件。
五角大楼文件案与如今的斯诺登案和维基解密案很像。当时美国五角大楼职员对越战的情况非常不满,泄露出来一批文件给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两报将文件公之于众。与斯诺登案和维基解密的案情几乎一致。最高法院最终判定两报无罪,依据是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言论自由。当时美国民众对越战的情况非常不满,冷战局面也对美国不利。尼克松的水门也与今日克林顿的邮件门差不多,令人感到政治腐败。报纸的这一轮曝光使得政治腐败的进程中止。
再早一些,到镀金时代,又有著名的扒粪运动。同样,记者们揭露腐败官员与商人的丑闻,澄清了腐败的空气。
但是到了如今,媒体本身也加入了腐败大军。这一次情况有些不同。倒不是说记者这个群体陷入了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而是主流记者群体因为过于左倾而陷入了与现实脱节的程度,导致他们没有办法创造有效用的报道,主流媒体体系变得腐化而不能完成其政治使命。
不过还好,大众传媒也产生了新的形式,从报纸到电台再到电视,如今,我们有了社交网络。维基解密在社交网络上直接释放了大量信息,不再需要通过主流媒体的中介。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直接了解任何人。媒体仍然有它的价值,能提供更高的效率和更有组织的信息,但当媒体信誉破产的时候,人们还能仍然保有网络这一高效的渠道。维基解密就如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报纸,用一封封文件瓦解了华盛顿的腐败。
如果我们回顾上世纪的调查性报道风潮,可能会发现现实没有理想那么美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是左倾报纸,当时的总统是共和党的尼克松。而如今执政的是民主党,媒体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并不是公正不阿的媒体拯救了美国,而是美国社会的各种力量相互制衡维持了平衡。媒体没有那么正直勇敢,也不是言论自由的代言人。博克法官说:“媒体独享自由到什么地步,这种自由所受的威胁,就达到什么程度。”(《批评官员的尺度》)。
媒体在这次大选中表现得很不好,一方面是普通员工长期受意识形态左右,没有足够的能力看清事实。另一方面,我想媒体大佬应该也受到了利益相关方面的影响,蓄意将言论往民主党方向引导。媒体的确被操纵了,是以自由的名义操纵的。前文说过,美国的媒体和学界被严重左倾思想所支配,这是美国当下的基本国情。
去年10月还没初选的时候,国内就有很多媒体把特朗普参选及其参选言论当成娱乐新闻来报道,当时我就有点看好特朗普了,因为我判断他的观点比较接近主流民意。不过国内媒体或者为了吸引眼球,或者做出误判,把他当作玩票的人物也很正常。
但是当我看到英文主流媒体也这么认为的时候,心里就觉得有点奇怪了。特朗普虽显奇怪,但仍然是正常的候选人,却遭到了媒体严重的污名化。媒体对特朗普的言论断章取义,最典型的就是“墨西哥人都是强奸犯”,看过演讲视频的话就会知道事实绝非如此。而且,他要是说出这种话,还能出访墨西哥和墨西哥元首谈笑风生吗?
所谓的侮辱女性、种族主义、纳粹、3K党等头衔都是如此,是媒体强行贴在他身上的标签。而且主流媒体不断地说特朗普没有具体政策,他的具体政策都清清楚楚啊,为什么视而不见呢?如果你真的去看他的演讲、他的政策,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很严肃很靠谱但口无遮拦的人。
他只是说了几句大实话,就被政治正确的人打成了种族主义和纳粹。哪怕你完全没有那个意思,但别人也能解读出那个意思,然后用道德大棒揍你。政治正确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界和媒体,人连实话都不敢说。甚至,去年,诺贝尔奖得主Tim Hunt说了一段夸奖女性在科学界贡献、呼吁平权的话,竟然还被蓄意曲解为性别歧视,结果被迫辞职。民主社会会对言论自由造成实际的压迫,托克维尔早在两百年前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并说明了详细的原因。
至于所谓调戏女性的录音门。女生朋友们,你们在宿舍卧聊的时候就没有人聊聊小鲜肉吗?这是人之常情,在希拉里虚伪形象的对比下,这件事反而让特朗普显得真实。这则录音是纯粹的私下聊天,而且也只是说说而已,完全不存在民主党所说的“不体面”的问题。比尔·克林顿在白宫把体液撒了实习生一裙子,这种事美国人民也容忍了呀,并没有把他弹劾下去,还选他连任了。选举不是选圣徒。
特朗普集团的女性高管比男性还多,这不是一个性别歧视者所为。他公司的黑人女性高管发表视频现身说法表达特朗普对女性、少数族裔的尊重,讲述了特朗普的慈善公益活动,并陈述了媒体污名化的问题。按照视频作者的说法,这则视频与特朗普团队无关,是他自己看不下去媒体的污蔑而制作发表的,并未与特朗普团队有沟通。
不过,特朗普在这方面也并不高尚,他也经常造谣、污名化民主党的言论,这一点主流媒体报道得足够多,无需赘述。
投票结果
目前,根据出口民调,特朗普的女性选票并不是很少,比例与2012、2008年共和党女性选票大致相同,略低一到两个百分点,这还是在希拉里身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主要政党候选人的前提下。事实表明,美国选民受媒体标签的影响十分有限。
同样,依据出口民调,投票给特朗普的选民并不是民粹。更多的富人把票投给了特朗普,更多的穷人把票投给了克林顿,以收入中位数为界,泾渭分明。掌握话语权的媒体、学界并没能说出精英的主张,他们发表的新闻报道和研究报告严重失职,这和民主党在媒体和学界的长期渗透有很大关系,学界的言论自由岌岌可危,遑论完成其社会使命。有的人是被意识形态操纵,而有的人则是为了躲避意识形态的压力而故意撒谎,可能还有人利用意识形态的氛围为自己牟利。
华尔街字面上是支持克林顿的,选前大家都声称如果特朗普当选对市场不利,但事实上市场的反应和机构的预测几乎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相反。参考金融机构在欧债、石油等问题上的过往表现,我们有理由相信,金融精英们在看清局势的情况下利用媒体狠狠炒作了一番。轻信了政治正确的选民不仅灵魂与思想受到欺骗,而且个人财产也遭到了掠夺。华尔街之狼吃人不吐骨头,从物质到灵魂,侮辱了许多精英的尊严。
诡异的中国舆论场
英国公投也好,美国选举也好,与历史上英美的投票区别有限。问题主要在学界和媒体的腐朽,他们无法再完成自己的社会功能。但在选举中,这一趋势得到了纠正。选举之后各方选民的反应、游行也属正常。
美国的民情也谈不上割裂,更没有什么阶级冲突,引用周庆安老师的话说:
很多美国学者通过进一步深入分析选举的数据,试图展现社会阶层的对立。比如中低学历的白人中年男性是特朗普的拥趸,少数族裔高收入群体则更愿意支持希拉里。但是哪一次选举不是社会阶层的对立和利益群体的博弈?哪一次选举不是被迫选边站队?当然,也的确有个别例外。但是知识分子不能在错了一次之后,再一次用危言耸听的“阶层撕裂”来为自己的固化寻找新的借口,同时恐吓民众。如果前者是能力水平问题,那么后者就是道德品质问题。
从出口民调来看,本次选举和以往确实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比较明显的是民主党选票大量减少,共和党选票基本不变。这说明很多民主党选民对克林顿比较失望。这里既没有民粹问题,也没有阶级撕裂问题。种族问题倒是确实严重,不管从数据上还是直观感受上都是如此。
但似乎,中国国内有各种力量试图污名化投票进程的方方面面,给民主制度泼脏水。而且他们还使用了“阶级撕裂”这样一个在中国有特殊意义的概念,有挑起人民内部矛盾的嫌疑。
另一方面,美国极端左翼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人身上也不少见,知乎中关于农村问题的讨论帖就经常暴露这一问题。我这里说的不是具体主张的内容,而是思维方式,即——不切身考察实情,不实事求是,脱离实际,靠脑补,再给出简单但在现实中无法应用的乌托邦结论。
塑造社会共识,同样也是中国面临的问题。
大选之后的种族问题
大选之后出现了一些少数族裔被欺凌的现象,他们确实是趁着特朗普当选的契机冒出来的。
但是本质上,种族问题一直存在,而且在民主党治下越发严重。同时,由于媒体和学界的腐败,也由于民主社会对言论自由的天生压制,真相得不到伸张,人们的意见也无法表达。所以矛盾在暗处越积越深,社群也渐渐割裂。但是本次大选在左翼将事情推往极端之前就及时改变了白宫的意识形态,使事情得到转机,让社会有机会正视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次治国路径的改变,对族群的融合是大有裨益的。
特朗普并不是种族主义者,而共和党则每年都提出移民改革法案。共和党议员们近年每年都会提法案要求美国直接给STEM的博士生发绿卡,而无须OPT和H1B之类的手续。但由于奥巴马治下否决政治的盛行,此法案一直得不到通过。不过,因为两党极化现象,共和党内的茶党议员在移民政策上也有更极端的,例如前文提到的科鲁兹议员,但还好科鲁兹在共和党初选中被特朗普击倒。
与此同时,媒体和高校仍然是左翼力量,他们有夸大族裔欺凌事件的可能。
大选之前,克林顿的支持者也常有对特朗普支持者的欺凌,到处都有政治正确对异议的欺凌,不仅是肢体暴力上的,更有言论自由与人格尊严上的。在这种状况下,民意得到释放、反弹、报复也很正常。倘若再让民主党执政四年或八年,言论自由与法治继续受到政治正确的欺压,后果可能要严重得多。
英美与欧陆国家相比,民情要温和保守很多,法国有断头台的选举,德国有毒气室的选举。美国的这一轮种族危机终于还是没有走到纳粹毒气室的那一步。选举以前,左翼媒体把特朗普渲染成希特勒,但特朗普自己就是个移民,他的妻子也是移民,他的公司有很多少数族裔成员和女性。他不是希特勒,相反,他的胜选阻止了希特勒的出现。
特朗普胜选后首次接受采访,是在CBS《60分钟》上,记者问到族裔欺凌现象的时候,他严肃地说:
如果我的话有用,我想说,停止吧!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